十九大後教改革進新階段:新高考制度建立

十九大後教改革進新階段:新高考制度建立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2017-11-06 09:19圍觀466次我要分享我要投稿

10月22日,參與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多位教育領域的代表表示,中國教育改革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已進入新階段,今後發展的任務是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過去5年,中國教育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教育總體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中學的入學率超過瞭中等收入國傢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比5年前提高近13個百分點。

5年共培養3400多萬普通高校畢業生,培養瞭3000多萬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排名逐年上升。全國教育投入大幅提升,今年90%以上的學校包括邊遠貧困地區學校都接入寬帶,而五年前這一數字還不到25%,教育信息化成就突出。

十九大代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認為,推進教育改革要搞清楚 為誰改革 ,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傢長在高考綜合改革過程當中的感受度、獲得感,作為我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為考生和傢長是改革過程當中一個關鍵的主體,要使他們全程參與改革,然後在改革過程當中分享改革的成果,有比較好的獲得感和好的感受度。







在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長陳寶生看來,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五年。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出臺,教育新體制 四梁八柱 已經搭建起來。他認為,目前中國的教育改革已經進入瞭 全面施工,內部裝修 的階段: 全面施工 就是說現在出臺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在實施,而且進展良好。 內部裝修 就是說一些進展比較快的,處於龍頭地位的,這樣的改革措施已經開始 內部裝修 瞭。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三年已經落地,現在我們著眼於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完善和解決。

高考改革

在涉高考話題自帶 熱門話題體質 的背景下, 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的表述一出來,立馬引發廣泛關註。

什麼是 新的高考制度 ?其意味著一 新 字而盡出。這裡的 新 ,不是秋毫之變,而是除弊之後的佈新,其含義理應置於教育改革 破舊立新 的框架脈絡中去理解。







十八大以來,中央啟動瞭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其標志就是2014年8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陳寶生代表所提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於2014年在上海、浙江進行試點,今年七月,兩地迎來瞭改革後的首次 新高考 。十九大代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介紹說: 三年來,我們穩慎有序、積極推進,實現瞭首屆新高考各項任務平穩落地,並且在教、考、招各個方面形成瞭一批制度性的成果。

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地區成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地區。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將全面實行。

新高考制度的來臨

2014年開始在浙江、上海正式實施的新高考改革,在今年迎來瞭第一屆畢業生,吸引公眾關註的同時,也引發瞭不少爭論。

先是由於新高考采取選考制度,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除語數外必須參加統考外,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中(浙江增加瞭一門技術課)選擇3門作為高考科目,計入總成績,使得較難的物理科目 遇冷 :2017年浙江全省29.13萬高考考生,選考物理的隻有8萬人,僅占27%;上海的考生中,選考物理的比例也僅占30%。

這一趨勢蔓延到瞭今年開始試點新高考改革的北京。有報道說,北京高中的高考規則說明會剛一結束,就有不少傢長在討論 要不要選物理 。有人擔憂,這一趨勢會對中國年輕人的科學素養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是在新高考改革中,學生需要參加高中全部13門課程的學業水平測試、6選3或7選3的選考科目考試,兩次的外語(課程)考試,以及最後的語文數學統考,使得學生從高一就開始迎接備考壓力。在浙江的兩次選考、以最優成績報考志願的方案設計下,在有些學校內形成瞭不斷考試、不斷刷題的循環。







不過,多位教育界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當前中國教育正面臨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其所針對的目標、實施的路徑,不僅過去未曾有過,更值得進一步討論和研究。

物理遇冷 的直接原因不是選考,而是新高考為瞭平衡不同學科的難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和分值,對選考科目采取瞭賦分制。

賦分制,即不以卷面實際分數為考生最後得分,而是根據考生的卷面成績在全部成績中的位置,給出一個相對分數。具體到本次高考,每門選考科目卷面成績的前1%為100分,2%為97分,以此類推,以每3分為一個分差檔設置21個得分檔,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學科本身偏難,選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績較好的學生,因此導致許多成績不好的學生不願意成為分母。 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舉例說:比如短跑比賽,一組是10個速度較快的高手,另一組是10個跑得較慢的人,兩組的競技水平並不相同,但都按同樣的規則賦分,最後在兩組內排名相同的人,成績就相同瞭。

這所學校在此輪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學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後,選考物理的人數降到瞭不足50%。該校原本排名靠前的學生,在第一次物理選考後的賦分僅為80多分,全校物理平均賦分僅為70分。而選考瞭技術或文科類學科的學生,最後的賦分成績都超過瞭以往考試的平均成績。在此影響下,2017年9月入學的新高三學生中,報考物理的人數下降到瞭33%,新高二學生中,報考物理的人數更是減少到僅有60人,僅占年級總人數的10%。

教育界對此提出瞭兩種解決思路。一種是改變物理考試的賦分制度,比如將最高分的賦分比例提高到5%,吸引更多學生選考。但反對意見認為,如此會破壞高考公平,即便解決 棄物理 現象,可能還會出現第二個弱勢學科。

另一種思路,是在高校招生環節中,增加要求物理成績的專業數量,以提高選考物理的考生比例。對此,也有不同意見。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就表示: 如果30%的物理報考比例過低,那麼多少是合適的?依據又是什麼? 他認為,問題的根本是給學生選擇權是不是對的。 如果是對的,就要堅持,隻能做引導,但無法保證結果。

機遇中伴隨著挑戰

今年6月,上海、浙江兩地率先進入的 新高考 時代,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復雜、最難啃的 硬骨頭 。 首屆新高考雖然實現瞭平穩落地,但到2020年建立起中國特色高考招生制行車紀錄器四鏡頭度體系,仍然任重道遠。 有專傢指出。

高考改革,一方面觸動的是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生有瞭選課權、選考權,意味著 走班教學 將成為重要的授課形式。而無論是 6選3 還是 7選3 ,科目組合方式的增多,實際上是對師資數量、教師能力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說: 過去我們習慣通過行政管理的方式進行教學,而要實現走班上課,一方面存在師資、場地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則需要更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需要老師們用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藝術來實現與學生的平等對話。

新高考 采用專業填報志願的錄取方式,也會給一些考生帶來焦慮。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理性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不少學生對未來、對人生沒有思考,新的高考改革也倒逼學生在傳統的文理科中交叉選擇,發現自己的興趣點。

另一方面變革的是高校招生與錄取方式。在今年上海和浙江的實踐中, 三位一體 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體系仍然不夠健全。同濟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廖宗廷表示,評價一個學生,除瞭知識水平外,志向、能力、興趣等內容也很重要。但如何量化綜合素質評價,還有待進一步細化與落實。

作為育人鏈條的最前端,考試招生制度,被看做是整個高校辦學和人才培養的牛鼻子,盡快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並推動整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結構調整,實現內涵式發展,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才有可能盡快實現,我國也才能從高等教育大國盡快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 不少高校負責人認為。

雖然改革中的制度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改革的初步成效也已經可以看出瞭。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介紹,作為改革試點單位,十一學校今年9月份開學,全校4359名學生,就有4359張課表,每一個學生通過學校開發的268個學科課程、30個綜合課程和70個職業考核課程,形成瞭不一樣的學習路徑和成長路徑。

他還分享瞭改革的初步成效: 這樣一個試點改革,從今年的高考志願填報這樣一個視角我們也看到瞭希望,五年前我們的學生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大概有80%的學生聚焦在20%的熱門專業。今年我們400多個學生參加高考,他們報考的志願,第一專業我統計瞭一下,涉及到80%的大學專業領域。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就是我們的學生慢慢找到瞭他自己,慢慢喚醒瞭他自己,慢慢開始走向瞭更加適合他未來潛能的專業之路,這是我們感到非常欣慰的。







高考制度的全面革新,就是為瞭進一步增進教育公平。盡管實現任重道遠,但無論這5年間高校錄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由15.3%降到4%以內,還是隨遷子女異地參加高考人數是5年前的36.5倍,抑或是浙、滬啟動的 3+3 科目改革已顯成效,都為循序推進打好瞭基礎。

有初心,有決心,方有始終。不忘教育公平初心、不乏攻堅克難決心的 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發出的是強音,增加的是公眾在教育上的獲得感預期。



來源:國際在線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周刊責任編輯:魏東我要投稿教育改革 掃一掃,歡迎關註

教育裝備采購網官方微信

掌握教育裝備行業最新、最權威資訊

相關閱讀大數據“人才荒” 呼籲高校教育改革搜狐網2017-11-27 09:57:02

教育改革挑戰重重,中小學校如何應對?芥末堆芥末堆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未來教育何去何從新浪教育新浪教育編程教育是下一個教育改革點,任重道遠大河財經2017-11-07 14環景行車紀錄器:22:31新疆:全面啟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國教育報2017-11-03 14:06:36四川內江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內江市政府網站2017-11-03 11:23:33大數據“人才荒” 呼籲高校教育改革中青在線2017-11-03 09:10:30四川省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實施方案公佈四川省教育廳2017-10-31 15:27:10“互聯網+”正深刻影響著青海省教育改革青海日報2017-10-31 09:42:44
arrow
arrow

    fhn737xr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