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好的很還是糟的很?

文藝,是時代發展的風向標;一年一度萬眾矚目的春晚則成瞭觀察中國文藝的風向標。

如果說,看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不是全部,但是很多)過春節的一個習俗,那麼吐糟春晚也成為很多中國人過春節的一個習慣。大年三十看春晚,正月初一正式開始吐糟春晚,這才是完整的春晚文化構成。從民眾對春晚的吐糟,也是我們觀察春晚的一個窗口,從中發現中國文藝存在的問題。當然,這也說明春4鏡頭行車記錄器晚這頓年夜飯並不好做。

春晚這個大餐這麼難做,固然有眾口難調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文藝創作不能滿足人民需求。春晚是中國文藝呈現給中國人民的年夜飯,而人民對於春晚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所以春晚要想獲得好評並不容易。何況,近年來央視春晚在創作方面表現出靈感的匱乏和創新能力的短缺。更因為自媒體的興起,全民的創意可以在網絡上隨時展現,春晚劇組和創作人員的靈感很容易淹沒在全民的網絡智慧中,春晚語言類節目要靠大量網絡段子來抖包袱。因為上述原因,春晚受到的批評總是如潮水一樣。

今年對春晚的批評與往年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一是春晚在上演之前,因為六小齡童不能上春晚的事,在民意與商業營銷策劃的共振中,春晚導演被罵成瞭狗。在春晚大餐還在廚房中緊鑼密鼓準備著的時候,就有這麼多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吐糟的聲音,這是幾十年春晚歷史上所沒有過的。很多人在春晚還沒開播時,就已經擺好瞭架勢要吐糟春晚。二是,今年春晚的顏色有所不同,在喜慶歡樂的節慶元素之外,內容方面突出瞭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元素。春晚播出之後對春晚的吐糟模式,主要是說春晚像新聞聯播,批評春晚成瞭思想政治課,表現手法死板僵硬。

對春晚的批評,大多是出於善意。因為本屆春晚確實給人感覺政治說教味道比較濃。但這不是因為春晚不該講政治,而是因為春晚不會講政治。春晚的有些小品講價值觀就好像生硬的廣告潛入一樣,給人以不自然之感,讓觀眾找不到代入感,這主要是藝術表達的本領問題,對此應該批評。但還有一種批評的出發點就未必那麼簡單瞭,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主要從政治角度,借對春晚的批評來表達自己對紅色政治文化的抵觸情緒,甚至是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與其說他們認為春晚不應該有政治,不如說他們實際是認為春晚講錯瞭政治,春晚沒有講他們所推崇的政治。他們覺得春晚傳達的價值觀,不是他們想要的“普世”價值,所以,要給春晚戴上“文革”的帽子。這種對春晚政治的批評,本身就是政治性的。"美國春晚"超級碗比賽開場,紅衣裝藍指甲星條鞋的Lady Gaga在美國國旗前,登臺高唱美國國歌。對美國文藝中毫不掩飾的政治元素,這些人就視為理所應當。

老實說,我本來對春晚並無期待,因為春晚給我年年歲歲花相似的感覺,舞美燈光都美輪美奐,但是內容卻鮮有亮點,整體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衣著華麗的乞丐。最近十年給我印象深的春晚節目不多,前幾年的《千手觀音》算一個,還有2014年的《紅色娘子軍》也算一個。這次看春晚,是因為我聽到瞭紅歌的旋律,才仔細看完瞭餘下的節目,又看瞭重播。春晚雖然未給我完美的印象,卻給我與以前不同的感覺,覺得春晚在嘗試找回失去的“魂”瞭,所以才有瞭紅歌大聯唱。這次春晚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優點是思想性大有改觀,在試圖並努力的引導健康向上的文化。缺點是藝術表現力欠缺,藝術表現能力影響瞭它想要的價值表達效果,給人以道德說教的印象,沒有做到美國大片那樣,把道理寓於無形。但這並不能成為否定這次春晚的理由,因為這種否定過於簡單粗暴。這臺春晚問題很多,但卻是一個好的開始。這種好的開始來自於對文藝功能的重新定位,文藝不應該隻是搞笑,文藝也從來不隻是娛樂,文藝還有教育和引導功能。這方面,毛時代的中國文藝是過去的典范,美國文藝是當代的典型。

前些年春晚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告別崇高之後的失魂落魄問題。要理解春晚應該是什麼,就應該回到文藝應該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這就要回到幾十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主席談到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文藝。在文藝座談會上,毛主席說文藝是為人民大眾的,中國需要民族的大眾的文化。民族的好理解,隻有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才能成為世界的,一個民族的文化應該表現出這個民族的特點。大眾的,就是指文藝應該為人民大眾服務,應該滿足人民大眾對文藝的需求。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經常受到一些人的攻擊,說是政治綁架瞭文藝,他們認為文藝應該遠離政治,說有政治的文藝沒有經典。但這些人卻否認不瞭一個事實,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在共產黨領導下出現瞭一大批世界級的經典作品,《梁祝》、《紅色娘子軍》都是今天能夠代表中國文藝在世界地位的經典。不客氣說,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到今天,七十多年的時間過去瞭,我們能真正拿得出手的,能夠充滿自信拿到國際舞臺的,並得到世界認可的,還是過去依照文藝座談會精神創作的作品。恰恰在文藝去政治化,實際是去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最近三十年,文藝界卻熱鬧有餘而經典缺乏。後三十年的少數經典之作多數還是出現在上個八十年代,到瞭九十年代文藝商品化市場化,經典作品就難得一見瞭,能夠跟《梁祝》、《紅色娘子軍》等齊名的文藝作品,誰能舉得出幾個來?是電影《無極》嗎?還是《小時代》?事實勝於雄辯,不是社會主義的政治影響瞭文藝水平,而是資本主導下的文藝市場化,摧毀瞭文藝,扼殺瞭經典的出現。

退一步講,文藝為市場服務就不是一種政治瞭嗎,就是價值中立瞭嗎?文藝市場化和媒體市場化一樣,它同樣要講政治,隻是講的是另一種政治。文藝為市場服務和文藝為大眾服務並不是一回事,文藝為市場服務的本質是文藝為資本服務,為投入資本的回報率服務,市場賣座的電影不等於是觀眾叫好的作品,市場上出現瞭大量的上座率高但引發觀眾吐糟的影視作品,雖然資本的收益客觀,但社會效果並不好,大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

文藝作品叫好的不賣座,賣座的不叫好,是當今文藝界尋常事。這說明,當代中國文藝的需求與供給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矛盾,中國的文藝產品生產領域存在著嚴重的供給側問題。這個問題在春晚問題上表現的就很突出,一方面是社會公眾對春晚有著很高的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對春晚的供給存在著各種不滿意。市場化並不能解決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如前所述,春晚的經典出現在市場化還沒有真正出現的八十年代,真正的市場化從九十年代開始的,春晚的經典也難以再現瞭。更重要的是因素是,演藝人員,在市場化大潮中,失去瞭認真創作的態度和文藝創作的靈感,文藝走向快餐化、純娛樂化、庸俗化,中國的文藝變得失魂落魄。中國文藝帶著謙卑的心態向西方學習,甚至作品中充斥著西方文明中心主義,用西方的審美標準衡量中國的文藝作品成敗,但這並沒有給中國文藝帶來藝術水準的提升。反而過度的西化,導致瞭民族的文化凋零,隻因這種西化主要是在形式上進行模仿,中國影片學習西方影片的大制作,拙劣的模仿當然很難創造經典,大多數學成瞭三腳貓,丟失瞭原先的自己,又沒有學會別人內在的東西,邯鄲學步。大眾渴望經典,但經典卻並沒有適時出現。春晚的問題,不屬於春晚自身,而是整個中國文藝問題的縮影。

要解決春晚的供給側問題,就要解決失魂落魄的問題,要找回那些曾經打動我們的精神元素,找回曾經讓我們告別萎靡頹廢,重新變得奮發向上的價值元素。告別崇高之風是從文藝界開始刮起的,告別崇高也是中國文藝水準下降的開始。從告別崇高之後,中國的文藝就失去瞭自己的靈魂,也失去瞭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你能想象一個充滿各種潛規則的文藝圈,一批精神空虛甚至需要訴諸毒品才能找到靈感殘渣的演藝人員,能夠創造出真正偉大的作品嗎?當人從內心告別瞭對崇高的向往,那麼他隻能去尋求感官刺激,並把這種對感官刺激的個人需求滲透進他的作品中。中國文藝出現的種種問題,習總文藝座談會中有過總結性的批評:1、有數量缺質量: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2、低俗泛濫:把作品當“搖錢樹”、當“搖頭丸”;3、浮躁之風:不能及時兌換成人民幣不值得;4、作風漂浮: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下基層;5、價值觀缺失:什麼缺德的勾當都敢做;6、崇洋媚外: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7、鉆進錢眼:成為市場的奴隸,沾滿瞭銅臭氣;8、吹捧奉承:紅包厚度等於評論高度。這些問題,都是文藝界告別崇高的副產品。

文藝不隻是有藝術性的要求,也必然有思想性的要求。文藝不隻是有娛樂和搞笑,隻有娛樂和搞笑也滿足不瞭大眾對文藝的需求。文藝需要的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統一的佳作,中國的文藝需要的是中國民族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的藝術表現。央視春晚過去一段時間的主要問題八鏡頭行車紀錄器,就是隻有形式的美輪美奐,但靈魂卻是空洞的,思想卻是貧乏的。中國文藝簡單的模仿美國韓國不行,模仿港臺路線也不行。隻能找回自己的魂,重新走自己的路。

今年春晚的問題,主要是藝術表現能力不能承受思想內容。我覺得當代中國文藝,有一個榜樣可以學習,一個榜樣可以借鑒。需要學習的榜樣是前三十年的文藝,可以借鑒的對象是當代美國的文藝。前三十年的中國文藝是新中國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經典表達,歌劇《白毛女》、鋼琴協奏曲《黃河》、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之作,經典歌曲就更多啦:《誰不說俺傢鄉好》、《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翻身道情》、《人說山西好風光 》、《歌唱二郎山》......。這些經典作品的藝術震撼力讓人知道什麼才是中國應該有的文藝,什麼是新中國氣派的新文藝。美國的文藝做到瞭美國精神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巧妙表現,以美國大片為代表。如同《好萊塢軍事片:美國侵略戰爭的洗腦工具》文中所指出的那樣:“美國國防部對好萊塢軍事題材的電影,把關很嚴,嚴到具體的每一個小細節。…所以,銀幕上的美軍永遠都是無限正義,形象高大,不僅作戰英勇,而且富有人情味和人性美,帶有濃濃的人道主義色彩。諸如《中途島戰役》、《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壯志凌雲》等軍事片,在美化美軍形象上,頗為成功”。前三十年的文藝和當代美國的文藝,共同之處都是最講政治,也做到瞭政治和文藝較好的結合,區別是一個是講社會主義的政治,一個是講資本主義的政治。美國的文藝充斥著美國的主旋律政治,但並沒有人去指責美國不應該講政治,最需要中國學習的是它把政治表達寓於無形的表現手法,讓人感覺不出政治,但是又無處不在表達美國政治。美國雖然沒有宣傳部,但美國情報部門直接介入宣傳,美國的情報部門和軍方,對美國影視的影響力巨大,甚至美國的八大電影公司就有情報部門的入駐機構,對影片的價值觀進行把關。美國情報部門直接介入文藝作品的生產環節,這可比中國電影審查部門對電影作品制作完畢之後的事後審查厲害多瞭。所以,我們要借鑒美國,大大方方的講政治,表達主旋律,以及他們講政治和表達主旋律的方式。

從社會發展對文藝要求的高度出發,客觀的說,本屆春晚既不是好的狠,也不是糟的很。事實上,好得很還是糟的很,對本屆春晚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本屆春晚所體現的變化是積極的,雖然是一次不能算太成功的嘗試,但畢竟是一次尋找正能量的開始。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毛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中說的那種“隻是表現不好,結果反而起瞭壞作用”。這一方面是因為本屆春晚的主創人員,隻是從完成任務的角度去完成命題作文,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和認同那些他們作品中要傳達的價值觀,還沒有真正的體會文藝為何為人民大眾服務,以及如何為人民大眾服務。藝術工作者還沒有真正做到從“人民生活”中汲取文學藝術的營養,作品一定程度的偏離瞭生活,也就是毛主席說的“文藝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簡直生疏得很”,所以就顯得情節和細節不是那麼真實自然。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本身就是成功的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的就是堅持和改進:部分是需要主創人員的努力,部分是需要社會意識形態的整體變化。更根本的變化還需要經濟基礎的調整,畢竟是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作為上層建築的藝術不可能不受到經濟私有化的影響。

中國的崛起,絕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還需要有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文藝作為相應的精神文化支撐。中國的文藝經典,一定是在中國的民族精神和社會主流價值表達方式找到瞭恰當的藝術表現形式,民族文化塑造瞭中國人的基本民族品格,紅色文化塑造瞭新中國人的性格特征。民族文化是繼承,紅色文化是發展,新中國不同於舊中國,不惟是國力的不同,更在於民族精神發生瞭變化。作為整體,中國靠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精神上告別瞭對西方列強的恐懼,不再跪著看世界,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共同塑造瞭文化自信,這部分歸功於紅色文化的潛移默化。紅歌和紅劇搬上舞臺,就很容易引起現場觀眾的思想共鳴。這些文藝作品裡,就蘊含著新中國的文化基因。而那些今天反對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人,至今還在精神上跪著看西方列強和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價值觀。所以,紅歌和紅劇搬上舞臺,就很容易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這些文藝作品裡,就蘊含著新中國的文化基因。

宣傳社會主義價值觀,並不會扼殺藝術;弘揚主旋律,也並不會導致作品沒有傾聽的耳朵,劉歡團隊演唱《國際歌》現場觀眾的回應非常熱烈。中國文藝界長期告別崇高,並沒有提升藝術水準,反而是文藝圈和文藝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一起墜落。這導致中國雖然經濟力量明顯上升,但文化影響力卻反而有退步。美國文藝就喜歡講崇高,而且最喜歡通過文藝作品塑造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崇高。而中國有那麼多真實的崇高題材,長征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卻因為中國文藝長期告別崇高,嘲笑崇高,妖魔化崇高,而喪失瞭表達崇高的能力,忘記瞭怎麼弘揚主旋律。春晚的出路在於回歸崇高,回歸主旋律,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傢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本文選編自思想火炬微信公眾號,原文地址 )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求是》及求是網立場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有關內容。
arrow
arrow

    fhn737xr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